日前,轰动全球物理界的“爆炸性”新闻在拉斯维加斯的美国物理学会(以下简称APS)上诞生——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及其团队在上述会议上宣布,他们已经创造出一种可以在室温(room temperature)条件下实现超导的全新材料。消息发布后,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该团队在2020年10月发表的一篇同题论文受到质疑,最终导致《自然》在去年十分罕见地不顾该论文合著者的反对,毅然进行了撤稿。而此次成果发布的现场,也不乏对迪亚斯研究结果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
在近15分钟演讲中,迪亚斯反复对室温超导进行详述,对此,在现场参加了此次学术成果发布的德克·范德马雷尔(Dirk van der Marel)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迪亚斯团队的新论文是可信度的问题——“鉴于他们团队此前论文有被《自然》撤稿的情况,由一个独立的小组对LuH2(氢化镥)的新发现进行复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德克·范德马雷尔是瑞士日内瓦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也是迪亚斯团队去年被撤稿论文的主要质疑者之一。
(相关资料图)
针对被撤过稿的作者新提交的论文,《自然》评审是否会更加严格这一问题,《自然》相关人士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论文被撤回并不会自动取消该作者提交新论文的资格。所有提交的论文都将根据其质量和时效性进行独立的审议。”
报告会现场学者称:迪亚斯未对团队研究进行复现
迪亚斯博士(左)和他的同事在实验中(图片来源:罗彻斯特大学)
在美西时间3月7日于拉斯维加斯举行的APS会议上,迪亚斯博士所在的小小报告厅挤满了全球物理界的大咖,其中就包括了多次质疑“室温超导”概念的日内瓦大学凝聚态物理学家德克·范德马雷尔。
在近15分钟演讲中,迪亚斯反复对室温超导进行详细讲述。不过,3月9日《自然》杂志刊登的论文中也坦言,尽管这一研究结果超乎想象,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模拟来了解材料的超导状态。
范德马雷尔教授是对迪亚斯团队2020年论文数据提出质疑的主要专家之一。尽管这一次范德马雷尔博士认为这项新研究似乎恰当地证明了新材料的影响,但他说他“对整件事感到非常不舒服(uncomfortable)”。范德马雷尔教授认为,迪亚斯团队的新论文中可能隐藏着与去年被撤稿的论文类似的问题。
范德马雷尔教授提到,鉴于迪亚斯团队有被《自然》撤稿的情况,由一个独立的小组对LuH2(氢化镥)的新发现进行复现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迪亚斯团队新论文中的协议(protocol)与之前被撤稿论文的协议不同——新协议不再允许评审专家引用导致撤回他们之前论文的理由。换句话说,评审专家将无法看出迪亚斯团队的新论文是否有什么‘严重错误’,至少与去年被撤稿的论文相同的方面不可能。即使可能,这样的分析也需要很多时间,并且现在做出这样的评估(如果有可能的话)还为时过早。”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范德马雷尔教授表示,在学术报告的现场,迪亚斯博士及其合作者回答了一些在场人士的问题,大部分答案都是令人满意的。“不过,我提出的一个问题没有被他的合作者很好地理解,我并未得到有用的答案。”
据北京时间3月9日凌晨刊登在《自然》杂志的一篇论文,迪亚斯博士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由氢、氮和镥组成的新材料,这种材料在约69华氏度(约15.5摄氏度)和10千巴(每平方英寸14.5万磅)的压力下表现出了超导性能。“有了这种新材料,室温超导和应用技术的曙光已经到来。”迪亚斯博士在论文中写道。
迪亚斯博士北京时间3月9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种新的室温超导材料将改变整个超导行业,这将使得一系列技术成为可能,这些技术将改变我们使用、存储和传输能源的方式,更不用说在计算、交通和医疗设备中的更多种应用了。我们认为这将是一项重塑21世纪的革命性技术。”
不过,另外一位主要质疑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理论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E. Hirsch)教授向每经记者指出,如果迪亚斯博士团队此次提出的这种由氢、氮和镥组成的材料在其所述的温度和压强下真的是一种超导体,那么肯定是一个重大的科学突破了。“但考虑到我此前对这些作者的经验以及我对超导概念本身的理解,我不认为他们此次提出的观点是可信的,我也不认为他们的论文会通过学术审查。”
赫希教授向记者指出,迪亚斯博士本人并没有在拉斯维加斯的APS会议上对他们团队的研究进行复现。赫希教授表示,“迪亚斯团队的主张需要独立地进行复现才能得到验证”,但他坦言不相信这会实现。
“最近刊登在《自然》杂志上的论文中展示了一些室温超导的数据,但这篇论文大约一年前就提交给了《自然》,只不过《自然》是在3月8日才将这篇论文公开。我认为迪亚斯博士如今应该有关于他们研究的更多数据,不过他并没有向公众展示。”赫希教授在发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邮件回复中写道。
《自然》:论文被撤不会自动取消作者提交新论文的资格
超导体是一种比常规导体更为优越的无损耗导电材料。现有的超导材料大都需要在极低温下才能工作,这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找到一种室温超导材料,是全世界物理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
至于迪亚斯团队此次提出的室温超导材料能够引发如此广泛的质疑,与其去年同题论文被《自然》撤稿密不可分。
2020年10月15日,迪亚斯博士的团队曾在《自然》杂志刊文,称他们在260万个大气压下,成功创造出了临界温度约为15℃的室温超导材料,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室温超导”。该文章还成为当月《自然》封面文章,引起轩然大波,因为通常来说,超导现象离不开极低的温度。
然而,2022年9月26日,《自然》杂志引用其他科学家在之前两年提出的质疑,将其论文进行了撤稿处理。在众多的批评者中,以记者采访的范德马雷尔教授和赫希教授最为著名。其中,后者直截了当地称,他认为《自然》的撤稿掩盖了他所说的科学学术不端的证据。
迪亚斯团队的论文于2022年9月26日被《自然》撤稿(图片来源:《自然》杂志)
就去年迪亚斯团队被撤稿一事,《自然》杂志在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置评请求中指出,“一般来说,当(外界)对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任何论文提出质疑时,我们都会按照既定的流程仔细调查。这一过程包括与作者协商,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寻求同行评审员和其他外部专家的建议。一旦我们获得了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定,我们就会做出最合适的回应,并让读者清楚地了解结果。”
而对于那些被撤过稿的作者新提交的论文,《自然》的评审是否会更加严格的问题,《自然》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论文被撤回并不会自动取消该作者提交新论文的资格。所有提交的论文都将根据其质量和时效性进行独立的审议。我们会将同样的编辑原则应用于我们收到的每一篇论文中。”
事实上,《自然》杂志在去年9月份的撤稿行为极其罕见,因为杂志不顾这篇论文所有9位合著者集体反对,毅然进行了撤稿。
事后,迪亚斯博士称,“我们坚持我们的工作,这已经得到了实验和理论的验证。”此外,该论文的另一名主要合著者、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物理学家阿什坎·萨拉玛特(Ashkan Salamat)则指出,《自然》的撤稿行为并没有对论文中所称的电阻下降提出质疑,而这恰恰是任何超导材料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萨拉玛特补充称,“我们对《自然》编委会的撤稿行为感到困惑和失望。”
知情科学家揭秘《自然》撤稿原因
范德马雷尔教授(图片来源:DQMP)
对于迪亚斯团队此前论文被撤稿的原因,范德马雷尔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在迪亚斯教授2020年的论文中,他们提出了一种对测量超导材料的磁化率信号进行大背景信号校正的方法。为了确定这个背景信号,他们声称使用了额外的单独测量。但在论文刊登的一年多后,他们公开承认,他们并没有进行这项额外的测量,而是从测量的超导样品材料的磁化率信号中提取了背景信号。”
范德马雷尔教授进一步解释道,他们对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描述引发了更多的问题,而这就是《自然》杂志编辑去年9月份撤回迪亚斯团队论文的主要原因。“对撤回的论文的实验灵敏度数据的分析表明,他们所声称的原始数据实际上是由两个信号相加得到的。换句话说,这些并不是论文作者所陈述的原始测量数据。此外,论文作者并没有说明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什么时候做的。”
作为对一些批评的回应,迪亚斯博士和萨拉玛特于2021年在arxiv物理预印本服务器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包含了其实验的原始敏感度数据,并称解释了背景信号是如何被减去的。不过在业内看来,迪亚斯博士的这种解释反倒是弄巧成拙——康奈尔大学量子材料物理学家布拉德·拉姆肖(Brad Ramshaw)认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比答案多得多,从原始数据到公布出来的数据的过程极其不透明。”
曾批评过其他氢化物超导指控的赫希教授当时则提出了更强烈的指控,“我认为这些数据是捏造的。”赫希教授还指出,迪亚斯博士和萨拉玛特当时提出的结论与2009年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中关于高压下铕(Eu)超导性论文中的疑点有相似之处。需要指出的是,2009年的这篇关于铕超导的论文于2021年被撤稿,它与去年迪亚斯团队被《自然》撤稿的论文有一位共同作者。
虽然对迪亚斯团队的主张仍持质疑态度,但范德马雷尔教授对室温超导技术的应用前景持乐观的看法。
“只要能够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足够数量的所需材料,室温超导当然可以大规模应用。即使室温超导材料没有被直接应用,其象征性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大规模的应用,仍然需要规模化的材料工程来使其达到环境压力。”范德马雷尔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补充道。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